[翻譯]美國本土的日本動漫資訊雜誌史

作者:M. Douglas
初稿:11/22/09

在早期,若要獲取日本動漫的相關資訊,平面雜誌總被視為一種不可或缺的工具。如今我們已習慣上網搜尋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如偏愛的動畫作品、角色或電影。不過在網路盛行此之前,平面雜誌在訊息傳遞這方面,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不僅提供官方消息,也間接在讀者之間建立起龐大的訊息網路,成為資訊交換的中心,動漫迷可以利用它來通聯和交換彼此的意見和想法。在過去,撇開小型聚會不談,區域性的俱樂部和與同好之間的討論都相當有限,人們不能就自己的喜好和觀感來暢所欲言,這種現象在八零年代可說相當普遍。在多數人的認知中,日本動畫是一種僅為少數人服務、且極為模糊朦朧的亞文化享受。考慮到此一人口分布,因此平面媒體從沒有真正進行過相關資訊的推廣工作,來滿足這些相對少數的動漫迷。

南方公園第十三季(South Park Season 13)觀後小感

本季維持Trey Parker一貫的作風——極盡誇張之能事,既對當紅影音作品進行諧仿與嘲弄工作;也向大眾發聲,提出不偏左不偏右只偏南的時事新解。

綜觀全季,與光彩耀目的前幾季相比毫不遜色,可見Trey Parker旺盛的創作力沒有隨著歲月流逝而下滑,未來還是值得我們期待和膜拜的,以下便做幾句簡單的感言: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 The Man from Earth (2007)

image

這是一部不尋常的電影,既宣揚智性,又溫柔地牽起觀眾,引領我們進入一場神秘的宗教體驗。

[翻譯]Robot Ghosts and Wired Dreams(2007)

imageimage

Essays On Japanese Science Fiction

December 17, 2008  By Dave_42

《Robot Ghosts and Wired Dreams》是一本集結有關日本SF的論文書刊,由Christopher Bolton、Istvan Csicsery-Ronay和Takayuki Tatsumi合作策劃編輯。本書分為兩個主題,第一部分是科幻小說,第二部分則是科幻動畫。收錄的文章主要討論日本SF的發展,從剛起步(奇怪的是,也包含偵探小說在內),到今天SF動畫遍地開花的景象。期間不斷檢討、進步,故事流程和手法一再翻新。編輯群寫的前言有趣又有組織性,為本書作了很好的開場。雖然本書大部分的文章皆在別處發表過,唯有第五章才是原創章節,但這並不意味著本書不值得買,或是有任何偷工減料的地方。

[翻譯]Essential Books About Manga


Posted in Books About Comics, Manga Reviews on July 1, 2008 by Johanna

有一點必須先搞清楚,這裡所說的是「關於」日漫,而非「如何繪製」日漫,那一類的教學書籍已經夠多了,甚至已經超過飽和的程度。我先前評比過兩本繪製日漫的教科書:《Manga Secrets》寫法直接,單刀直入,基本的都有談到;而另一本《Monkey Can Draw Manga》就令人不敢恭維了,讀者雖然可以從中學到東西,但多半是表面功夫,觀念依然渾濁不清,不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沒辦法讓人更進一步。

閒話至此,進入今天的正題吧。


[翻譯]Comics Underground Japan

imageimage

過去,我談論過一些地下和另類的日本漫畫,不過與日本當地相比,在我們這邊尚未形成風氣,知悉的人極少。我曾介紹過幾本這類另類的日本漫畫,如《Sexy Voice and Robo》、《Doing Time》、《Ricca 'tte Kanji!?》、《Pure Trance》和《Tekkon Kinkreet》,這些作品風格混雜,各有各的韻味,希望大家都可以從裡面找到合適自己的作品。而看完這些,是不是還可以往更深層處挖掘呢?答案絕對是肯定的。

第十四道門 Coraline(2009)

imageimage

這次真的要感謝安妮獎(37th Annie Awards),因為在報紙上看到安妮獎的相關新聞,才讓隔絕動畫世界已經一段時間的我,有這個機會認識這部動畫電影,進而實地接觸,到瘋狂愛上它。

「本屆安妮獎,最大贏家不是獲得八項提名的《公主與青蛙》(The Princess and the Frog),也不是囊括九項提名的《天外奇蹟》(Up),而是從半路殺出的程咬金——《第十四道門》(Coraline),共鯨吞十項提名!」

[翻譯]地下漫畫雜誌ガロ(Garo)

imageimage

Garo (雜誌)

類型:地下前衛漫畫
發刊頻率:每月
出版社:Katsuichi Nagai
第一期:1964年七月
最終期:2002年十二月
發行地:日本
語言:日語

學院的叛徒,天才的初章──淺析《Palepoli》

imageimage

在介紹這部漫畫之前,必須先提及古屋兔丸的早年生平,有助於更全面地了解本作。

古屋兔丸從小立志做一個漫畫家,在初中的時候便開始向各漫畫雜誌積極投稿,即常見於單行本後頁的讀者畫廊。不過升上高中之後,受朋友影響,玩起樂團和地下戲劇演出,漫畫不再是他的興趣,甚至完全不碰,從他的生活中消失無蹤。

好用的軟體清單

imageimage 

先記錄起來,以後若重灌,可以拿來當做參考。(陸續更新中)

[MV]The White Stripes

imageimage

來自美國的男女雙人組合,Jack White,擔任主唱與吉他和偶爾的鋼琴彈奏,Meg White,則負責打擊與合聲,對外宣稱他們是兄妹關係,但實際情形未知。他們狂戀紅白黑這三種顏色,視之為三原色,於是出道以來的服裝和樂器,全由這三種顏色混搭而成。

The White Stripes的曲風多變,時而暴戾、時而輕柔,時而又充滿佛朗明哥般的歡樂氣氛;不變的是一顆鍾情於音樂的心,和那份幟熱、勇於嘗試的創作意念。僅用鼓與吉他,卻彈奏出讓樂評人個個豎起耳朵的搖滾樂章,直讚他們在這個搖滾已經不再純粹的年代,是當中的一股清流,彷彿在宣示著,用簡單的樂器,不繁複的聲道和伴奏,一樣可以很搖滾、很Hardcore。

[MV]宇宙人樂團

imageimage

國內的一支新興樂團,走搖擺放克路線。曲風清新動感,聽得讓人不禁跟著節拍,搖頭晃腦;歌詞貼近生活,不唱高調,也看不到為負心辭搶說籌,都是些很日常的創作,貼切、自然,深入人心。

陽光燦爛的日子

imageimage

儘管退伍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每當在報章雜誌上看到軍人相關的消息報導,當時生活上的點點滴滴,又會重新繚繞心頭,讓人懷念不已。

[CSS]程式碼區塊終極美化方案

image

c# code format : http://www.manoli.net/csharpformat/

跟我的上色器是同一種實作,同是以添入CSS標籤來達到格式化程式碼的目的,但功能強上N倍,程式碼呈現的畫面精緻N倍,而且還有多種程式語言的上色方式可供選擇。

[JS]上色程式原始碼

上色程式的完整程式碼,雖然寫得很拙劣,一點都不漂亮,更處處有硬幹的痕跡。不過勉勉強強還算堪用,就讓這個醜孩子先頂著,等日後對javascript更有心得的時候,再做一次性的大翻修。

可到此處試用:
http://popodragon.myweb.hinet.net/Blogger/demo.html

使用方法請看這篇:
http://surveyork.blogspot.com/2009/11/jsbeta.html

[JS]程式碼上色程式(beta)

image

在上面的輸入區中輸入程式碼,若含javascript碼,還要在javascript的方塊上打勾,然後按轉換,便可以在下方看到轉換後的程式碼,其下還有結果預覽,可以先看看這段程式碼貼上網頁後,會長什麼樣子。

屍樂園 Zombieland(2009)

image image

看了吸引人的簡介和製作訪談後,原先很期待這部電影能給我帶來超越《活人甡吃》的樂趣,因為老實說,我對《活人甡吃》並不是那麼滿意,它很棒,但總感覺缺乏些什麼,有些地方太過突兀,不夠圓融,直到他們下一部作品《終棘警探》,或許經驗比較老道了,或許題材比較合他們的胃口,開始大爆發,才華展露無疑,在各方面來講都極為成熟,是一部嘲諷諧仿的經典之作。相較之下,《活人甡吃》就顯得生嫩許多。

[CSS]程式碼的顯示區塊

image

一直想有個可以放程式碼的區塊標籤,我理想中的區塊應該要有以下這五個條件,依優先順序排列:

製作背景透明的PNG&在IE 6底下顯示

 image

最近開始想要來裝飾一下門面,雖然說敝人向來走儉樸路線,不過偶爾穿穿新衣服,順便換個好心情,也是不錯的。

英倫魔法師(Jonathan Strange & Mr Norrell)

imageimage

一本非常非常有趣的奇幻小說,描繪出一個真假難辨的大英帝國。故事描寫英國自古便是魔法王國,人類與精靈之間的合作與鬥爭,不斷重演著。但不知為何,魔法這門深奧的技藝,從許久之前開始產生銜接代溝,後繼者沒有學到前人的功夫,一代不如一代,最後,英國境內,竟沒有一個人懂得使用魔法。英國魔法從此斷了根。

八零症候群患者的興奮劑──《夢幻紳士》

image image

打開收音機,耳邊傳來Aqua那熟悉的曲調,原來是他們今年精選集中收錄的新歌《Back to the 80's》,曲風輕快,在復古電子節拍的帶動下,傳遞出一股悠悠的懷舊情緒。讓人不禁回憶起八零年代的種種。那時候New Wave風潮初現,大家從一開始感到新奇,到後來瘋狂愛上這類經過包裝的新興曲風,很快地,席捲了整個流行音樂界。直到現在,還有人對當年那誇飾、粗糙、又帶有機械味的電子合成樂念念不忘,隨身聽播放清單一定擺上一兩百首當年的熱門單曲,偶爾回味回味,作為自己曾經年輕的一種紀念。

[MV]Mika

image image

Mika是去年竄起的英國歌手,歌聲和所創作的音樂辨識度都極高,風格特立獨行,過去在學校或許被視為怪胎,或許性向惹人疑竇,但現在投身音樂界,卻搖身一變,成為眾人矚目的音樂奇耙。

廣播雜談

image

我有聽廣播的習慣,總覺得隨身聽的音樂總是很快就聽膩,即便是再多選擇也一樣,不如千變萬化的廣播好,不熟悉、非指定的菜色總是最美味的。但廣播也不是完美無缺,缺點在於廣告,總是播兩三首歌之後便開始穿插進來,而且近來越來越多房地產的宣傳,那種洗腦式的密集轟炸,讓人聽到幾乎快抓狂的地步。無奈廣播的收益主要靠廣告,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JS]文章字數計算程式

私人用

非這樣不可嗎?《假面男僕》......

image image

個人覺得《假面男僕》是近期搞笑漫畫中的一部力作,節奏、進度和角色都控制得宜,其中充滿魄力和武將屬性的假面男僕,更是全作的靈魂人物,可比作《幕張》的奈良、《稻中桌球社》的前野,舉手頭足間,都有明星般的風采。

[MV]Rob Zombie

image image

這次來介紹一個我之前非常喜歡的歌手,Rob Zombie,搞金屬樂出身,曾加入一個叫做White Zombie的金屬樂團,後來單飛。曲風為工業金屬,節奏規律,伴奏鏗鏗鏘鏘,有點進行曲的味道,但聽起來絕不健康,不是那種可以讓啦啦隊跳舞的音樂。邪氣很重,就跟Rob Zombie本人一樣,披頭散髮,鬍鬚盤結於胸前,眼神猶如兩盞地窖油燈,陰邪邪地閃爍,活托是一個轉世魔王的樣子。不過也因為模樣太好辨識,反而成為他的註冊商標,不得不承認Rob Zombie的個人魅力強烈得不得了。不少人因為被他的外觀所吸引,進而去聆聽他的音樂,一頭哉近詭橘的工業金屬世界裡,我也是其中一個受害者。

[MV]Lily Allen

image image 

我向來喜歡看音樂錄影帶,喜歡看這些創作人,如何在短短四五分鐘的時間內,展現他們的巧思和創意。所以便開闢這個單元,介紹一些我喜歡的歌手或樂團,和他們所拍製的Music Video。

近未來悲歌——《伊甸園》隨筆

s31685501232500683339820343

說實在話,《伊甸園》太過深沉,太過灰暗,太多讓人唏噓的地方,並不怎麼討人喜歡。不過奇怪的是,雖然已經完結許久,卻總在不經意的時候浮上心頭,它帶來的不是糾結,而是一種淡淡的哀傷,偶爾觸動心底深處,一塊叫做「良心」的東西。讓人想為它留下一點文字,做個記錄,也作為安撫之意。
 

關於《改變中的日漫觀點》的後話

關於《改變中的日漫觀點》的後話

這一系列文章看下來,其實腦中冒出不少想法,不過這些想法當初並沒有附載於前言裡面,原因是因為不希望有人受到先入為主的影響,這一點個人心得,就暫且放在這邊吧。

關於《改變中的日漫觀點》的前言

關於《改變中的日漫觀點》的前言

一直以來,我對歐美人士如何看待日本漫畫的這個題目,感到很有興趣,因為我覺得了解他們如何去克服風格和文化上差異,或許對我們在認識漫畫方面會有幫助,不管是日本漫畫也好,歐美漫畫也好,都能抓住重點,欣賞其中的旨趣和美感。

而前陣子在Newsarama發現這幾篇文章,敘述日本漫畫在美國的發展,有歷史回顧,也有近期的現狀討論,頗具內容,讀過後我想可以對這個題目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所以我作了翻譯,介紹給大家看看。

第一次作文章翻譯,實地作過才知道翻譯的難處,又要符合原文,又要前後連貫、文章通順,真的很不簡單。以我那破爛的英文能力,本來是沒有這個資格翻譯的,不過,秉持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大無畏精神,還是硬著頭皮下海。因為實在能力有限,文章有很多硬傷,而且有時候為了辭意連貫,或是根本摸不清原文意思,不得不修改原文,這部分先跟大家說聲抱歉,若有懷疑或不了解的地方,請參閱原文,謝謝。

翻譯習慣方面,基本上採台灣譯名,若沒有正式譯名,則直接出示原文名稱。部分原文沒有提及的專有名詞會作註解,但不是全都註解,因為有的我自己也不知道(哈哈......)。

另外,原作者還有兩篇相關文章,分別是 THE KONDANSHA FALLOUTKODANSHA FALLOUT II: THE MANGA LANDSCAPE ,詳細記載了美國當地日本漫畫的代理出版社,也很有參考價值,不過因為比較瑣碎,我就案下不譯了,麻煩有興趣的朋友,自行前往閱讀。

[翻譯]改變中的日漫觀點(下):未來將如何?

改變中的日漫觀點(下):未來將如何?

作者:Benjamin Ong Pang Kean
發表時間:21 July 2008 06:02 am ET

前面我們已經看過往昔日漫在西方市場的崛起歷史,但往後該如何走下去?講談社在美國設立分店,Viz著手研究原創日本風味的漫畫,而Tokyopop也察覺到改變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未來將會是怎樣的光景呢?

在日本,日漫往外發展已經超過五個年頭了,2007年在外地的銷售便佔整體的2.3%;在北美,相比於2001年全年共發行兩百本日漫,2007年躍升到1513本。因此,即便2007年日漫的成長幅度較過去稍微減緩,去年計算下來,日漫的銷售仍高踞整體圖像小說市場的一半以上。

[翻譯]改變中的日漫觀點(中):思想起,當西方遇上東方

作者:Benjamin Ong Pang Kean
發表時間:2008-07-16 12:00:00 ET

日本有兩家指標性的漫畫出版社,小學館和集英社,兩者有共同的美國代理公司,Viz Media。

另一股日漫勢力,講談社,在這個月初宣布將在美國設立分店。 而這訊息對超級英雄迷社群代表著什麼呢?

日本漫畫和超級英雄將相互融會?

根據Marvel的manga guru,C.B. Cebulski的說法,他不認為講談社的登陸會對美國日漫市場造成什麼重大衝擊。「是的,有他們在這邊會很棒,我也歡迎他們加入這個市場,但我以為這些都是市場的常態。很多人看到他們來了,便開始苦思對策。兩個確實會幫他們在消費者的心中產生印象的因素:他們與日本出版社擁有更緊密的臍帶關係,因此可能會取得更快/同步的發行,這是我覺得他們很有能力達成的;另外,還有更低廉的價格,而這或許就比較難些。」
幾年過後,美國漫畫市場的兩大龍頭出版社,Marvel和DC,納入日本創作者的同時,也出版他們自家超級英雄的日漫版本。

就讓我們齊來一趟Marvel的日漫歷史之旅,好嗎?

[翻譯]改變中的日漫觀點(上):Viz的發跡史

key_art_viz_media

改變中的日漫觀點(上):Viz的發跡史

作者:Benjamin Ong Pang Kean
發表時間:2008-07-14 17:54:00 ET

隨著講談社往北美發展,將延伸出一個問題:Viz Media會受到多少影響呢?

當其他日漫出版社注意到日漫產業在北美市場逐漸冷卻,也許調整的時刻已經明確地(或許也是最終的)到來,就像好萊塢和多數的美國產業受到經濟和其他相關聯的國際事件影響一般。畢竟,一個市場擴展到這樣已經接近極限,接下來成長率會慢下來甚至開始萎縮。

無論如何,雖然這些外在環境改變了,Viz Media依然挺立,維持著55%的日漫市佔率。觀察講談社帶來什麼影響將會很有意思,因為在日本,他們是主要出版社之ㄧ,對日漫世界而言,擁有強而有力的鏈結關係。

但首先呢,就像之前講談社的部分,也許回溯歷史脈絡對於Newsarama家族的主要超級英雄迷們會有一點幫助。

《伊甸園》討論集之二

《伊甸園》是一部架構嚴謹的作品,每一段劇情鋪陳都有它的意義存在。剛開始看,可能會覺得很多人橫死街頭,死得莫名其妙,但看到後面,才知道這些都是為了順理成章引出馬亞所做的必要犧牲,就像遊戲王卡片要打出王牌的時候,需要拉幾張牌作為祭品。

讀書小感之ㄧ

image

我這個人喜歡逛書購書,這是出於一顆愛書之心,或者說,一顆識書之心。因為對它有所認識,了解其中的樂趣與價值,所以才格外欣賞。

而面對浩瀚的書海,個人向來抱持著來著不拒的態度,任何類型的書籍文欉都能接受,進而消化為己用。不同類型的書籍有不同的讀法,和不同的樂趣,以下就大概講講我的一點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