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美國本土的日本動漫資訊雜誌史

作者:M. Douglas
初稿:11/22/09

在早期,若要獲取日本動漫的相關資訊,平面雜誌總被視為一種不可或缺的工具。如今我們已習慣上網搜尋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如偏愛的動畫作品、角色或電影。不過在網路盛行此之前,平面雜誌在訊息傳遞這方面,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不僅提供官方消息,也間接在讀者之間建立起龐大的訊息網路,成為資訊交換的中心,動漫迷可以利用它來通聯和交換彼此的意見和想法。在過去,撇開小型聚會不談,區域性的俱樂部和與同好之間的討論都相當有限,人們不能就自己的喜好和觀感來暢所欲言,這種現象在八零年代可說相當普遍。在多數人的認知中,日本動畫是一種僅為少數人服務、且極為模糊朦朧的亞文化享受。考慮到此一人口分布,因此平面媒體從沒有真正進行過相關資訊的推廣工作,來滿足這些相對少數的動漫迷。

而在八零年代後期,一切都改變了。隨著日本動畫影集Robotech的熱潮沿燒整個在北美和加拿大,許多觀眾開始接觸今天我們所認識的日本動畫(Anime)--即從日本出產的動畫作品。而相關的小型團體和俱樂部也如雨後春筍般一個個冒出來,其中包含動畫迷自己創作、獨立發行的地下刊物。其中一本同人雜誌叫做Protoculture Addicts(名稱源自於Robotech),誕生於1987年,由一群加拿大大學的學生合力創辦,主要成員有Claude J. Pelletier Michel Gareau, Alain Dubreuil, Jean Carrière, Yvon Maillé和Paul Berthiaume。這幾位同好在學校開設動畫社團,於1987年11月非正式地發行零號刊,1988年春季又再推出一號刊。起初,這份雜誌內容專注於Robotech,為Robotech重度愛好者提供相關資訊和深入探討的文章。Claude J. Pelletier,Protoculture Addicts的創始人之ㄧ,當時他一邊製作雜誌,一邊攻讀博士學位,蠟燭兩頭燒,忙得焦頭爛額,不過最終他選擇了前者(部分原因是貨款和學業補助終止的關係,但主要是因為一手創辦的雜誌大獲成功,認真思量下便做了取捨),全心投入刊物的製作。雖然起初因利用學術資源而發跡,僅流傳於校園內部,但之後Protoculture Addicts越來越受歡迎,影響力開始向外擴散,只不過在快速成長的背後,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

樹大招風,讓Robotech的發行公司Harmony Gold也開始注意到這份雜誌,並開始與他們接觸,威脅要針對侵犯版權的部分提出告訴。經過談判,製作團隊最終與Harmony Gold達成協議,讓雜誌能繼續使用版權圖片和內容,但相對地,每年必須支付給Harmony Gold數千美金。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件事讓製作團隊被迫成長,為了應付這樣的突發事件,而變得更加專業化。此次事件也導致後來第一期和第二期雜誌重新編輯、發行,他們從中學習經驗,由原本的地下雜誌轉型為制度化的商業雜誌。最後,製作團隊做出決議,之前他們只侷限於Robotech這部動畫影集,但之後他們要擴大範圍,把其他日本動畫也納入其中,甚至整個日本動漫亞文化,都是他們所關注的對象。

Protoculture Addicts(1988~現在)

隨著團隊逐漸把重心從原本的純粹Robotech粉絲取向轉移至廣義的日本動畫,使得Robotech相關的版權問題不再那麼重要。其中一項與Harmony Gold的決議,允許團隊保留先前Protoculture Addicts雜誌的內容,而不需要支付任何額外的費用。這也讓創作變得更加自由且靈活,隨著第十一期出版,這份由動漫迷撐起的雜誌,越來越顯現專業的一面。讀者快速增加,第三十期估計有一萬本的銷售量。如今,這份雜誌藉由主要的漫畫零售商散佈到美國的各個角落,還有其他可觀的訂單,來自於法國、義大利、墨西哥、德國和英國。

他們展現野心,試圖更進一步擴大經營,只是Protoculture Addicts有其侷限,沒有能力這麼做。他們沒辦法真正地擴展廣告,還有各式各樣的難題,阻礙了雜誌目前和未來的發展。隨著911之後經濟走低,也缺乏與NewType USA等商業誌的穩定競爭力,Protoculture Addicts的銷售成績開始緩緩下降,這時候他們意識到,必須做出抉擇了。於是他們最終定出一個方針,決定與新崛起的網站Anime News Network合作,並進一步進行雜誌的內部改組工作,推出質與量都超越以往的新版本。這項改變可說相當成功,因為Protoculture Addicts之後又挺起腰桿,穩穩地邁步向前,繼續在動漫取向的平面媒體業界打拼了好久一段時間,是目前最長壽的日本動漫雜誌紀錄保持者。雖然這份刊物最近有些停擺的跡象,2008年12月的當月刊,發行時間推遲了八個月之久,原因是生產流程發生錯亂,還有主編抱病在床,高掛免戰牌。之後雜誌繼續發行,不過從原本的兩個月發行一期,改成每半年發行一期。雖然Protoculture Addicts不再是最受歡迎的雜誌,但卻不能否認他們的確帶起一陣風潮,讓Viz Media 等其他公司相繼投入日本動漫雜誌這個市場,可說是某種意義上的蠻荒開拓者。

Animerica(1992~2005)

跟隨Protoculture Addicts的腳步,Viz Media看好這塊市場的潛力,也相繼辦起日本動漫雜誌,在1992年11月發行Animerica零號刊,1993年3月再推出一號刊。這份雜誌包含動畫和漫畫的相關評論和資訊。同時也加入漫畫章節預覽的內容,此舉為美國同行間的首創。由於Viz Media擁有日本漫畫出版巨頭小學館的獨門代理權,因此這份刊物在北美發展迅速,很快便成為專業日本動漫雜誌的第一選擇。

Viz Media這項難以置信的雜誌投資計畫,在業界和動漫迷之間引發震撼。不久,Animerica便成為九零年代最受歡迎的平面雜誌之ㄧ。在2001年,Viz Media決定把維持近九年、已成註冊商標的雜誌做改版。新的版本將呈現更多元的內容,重點集中於評論專欄、新聞、內夾海報和日本流行文化的趨勢報導。此次改版,不僅雜誌內容改變,在2003年後的雜誌頁數也較過去增多了一倍左右。到了2004年,Animerica已擁有近45,000名讀者,但麻煩也在這時候開始降臨。與NewType USA和低價促銷之間的戰爭進入白熱化階段,這塊市場越來越競爭,利潤越來越微薄,使得Viz Media意識到必須做點改變,以彌補損失。只是改變的效益不彰。終於,在2005年6月,Animerica揮別過去的輝煌,推出最後一期,黯然離開這塊市場。但Viz Media私底下仍不願放棄多年來所努力經營的成果,很快地重組內部人力和物力資源,尋求各種替代方案,試圖繼續維持平面雜誌的營運路線。

雜誌取消發行後,Viz Media決定重新推出三種不同樣式的免費版本。第一版非常近似原始版本,只是有一個重大分歧:它必須靠廣告支撐,且頁數較少;第二版與原版就大大不同了:它為季刊性質,且內容較為集中;第三版則純粹是宣傳刊物,只介紹賣得最好的作品,頁數也不如前兩者。可惜後勁乏力,截至本文,目前雜誌部門已呈現停滯狀態,再發行的時間表遙遙無期。這三份雜誌與讀者最後一次見面在2008年6月,之後便吹起無聲的結束號角,離開這個從Animerica開始,已服務將近十五年的平面雜誌市場。

Anime Insider(2001~2009)

總部位在紐約、出版ToyFare和Wizard的Wizard Entertainment出版社,眼見Animerica的成功,開始有點心動,於是決定投入日本動漫雜誌的市場。在2001年發行了Anime Invasion,一本內含日本動漫文化相關專題和新聞的季刊。到了2002年11月,該雜誌改為每兩個月發刊一次,並在2003年4月正式更名為Anime Insider。這份雜誌擴大以往情報誌的範圍,涵蓋大型專題、獨家報導和採訪。它還有兩個突出的特色,Animail和Casting Call,前者開放一個專欄,讓讀者來信發問相關動漫問題,由編輯統一整理,並把詳細回答刊載於專欄之上;後者則是引介適合扮演動畫角色的真實演員。Anime Insider的行文風格逗趣幽默,且嘲諷意味濃厚,一致被讀者認為是深具原創性的。

拜NewType USA終止發行所賜,Anime Insider遂成為美國的日本動漫雜誌龍頭,銷售量和知名度都是最高的,在2007年還提高價位到4.99美元。但在2009年3月,Anime Insider的主編Robert Bricken突然宣布Anime Insider內部的裁員人事案,並表示雜誌將畫上句點,今後不再發行。這個消息令人震撼,也難以理解,爲何會在雜誌維持高檔銷售量的這個時機,突然宣告結束?公開化的相關情報極少,我們可能永遠都無法知道背後的真相。Anime Insider被公認是史上最受歡迎的日本動漫雜誌,而卻在高峰期驟然而止,讓很多讀者扼腕,也留下不少想像的空間。

NewType USA(2002~2008)

1985年3月8日,NewType在日本開始發行,這是一份以動畫為主軸的雜誌,由角川書店出版,目前仍持續出刊中。發行以來,已成為日本本土最暢銷的動畫資訊誌。而雜誌名稱NewType,實際上出自於機動戰士鋼彈動畫系列的宇宙世紀時間表。

AD Vision吸取前人的經驗,在2002年的動漫博覽會上首次讓NewType USA第零期公開亮相,而後於同年的11月,正式發行NewType USA第一期,其中包含美國原創內容和經過翻譯的日版文章。這份雜誌特別以夾帶DVD和滿滿的動畫相關內容而廣為人知,變得越來越受歡迎,發行量甚至高達五萬到七萬五千本之間,足以與Anime Insider相抗衡。

2008年,AD Vision通知與其有合作關係的零售商,二月份的NewType USA將是最後一次出刊,之後他們計畫推出另一份自創刊物。而這份自創雜誌名稱定為PiQ,取材範圍會更為寬闊,不只動畫,漫畫相關訊息和專題也是重要的內容之ㄧ。

Otaku USA(2007~現在)

Otaku USA是一份雙月刊雜誌,首刊發行於2007年6月,內容聚焦在從美國觀點出發的各個面向的宅文化。主編Patrick Macias是一位日本流行文化專家,他曾在訪問時說過:「我的目標是讓Otaku USA成為市面上最好的,也是最全面的日本流行文化雜誌。」在目前存活下來的日本動畫相關雜誌中,Otaku USA是最年輕的一員,而且在我寫作這篇文章的同時,也沒有顯出任何經營困難、即將退出市場的跡象。

PiQ(2008年4月~2008年7月)

PiQ在2008年3月正式發行,取代之前的NewType USA,內容更為豐富多元,包含日本動漫畫、美國漫畫、遊戲、電影和電視影集。NewType USA原本的編輯團隊,也跟著轉移到PiQ,繼續他們的事業。而這項人事轉移,多半被視為引發PiQ崩盤的起點。從第一期開始便出現問題--編輯群原先都只專注於動畫,而如今卻必須要分散到其他領域,他們所知不多,只能勉強寫作,結果使得雜誌上的評論文章不僅貧乏,還充滿偏見與貶責詞彙,觸怒了不少讀者。問題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2008年7月,在僅僅發行四期之後,PiQ不得不向現實低頭,黯然畫下句號。廣告收入過低、差勁的經營管理和缺乏適當的營銷手段,使PiQ不可避免地走向死亡,成為美國史上壽命最短暫的日本動漫雜誌。

結語

從Animerica的分崩離析,到Protoculture Addicts的長期營運,我們至少可以說,日本動漫雜誌史是一趟動盪的過程。影響日本動漫雜誌銷售衰退的關鍵,或許就在於網路人口的不斷增加,人們紛紛在網路上建立社群,使得傳播資訊和討論更為便捷,而不再需要透過傳統的平面雜誌取得以往難以獲得的訊息和互動。使用網路來取代平面雜誌,這是整個大環境的趨勢,不僅僅動畫迷,其他各類雜誌的讀者也多半如此。

只有兩份日本動漫雜誌能維持至今,分別是Protoculture Addicts和Otaku USA。很湊巧地,兩者以進入平面雜誌市場的時間來比較,一個為最悠久,一個卻最資淺。即便如此,我們還是要考慮到Protoculture Addicts目前的發行頻率為每半年一刊。兩份雜誌我個人至少會擇其一購入,因為裡面多半有很好的內容,足以增進我對日本動漫的理解和經驗以外的鑑賞能力。對我而言,日本動漫雜誌最重要的功能,在於讓我知曉有一個這樣的社群,由不少跟我有同樣興趣的朋友所組成。在這個社群裡,可以用專業的方式來互動和交換資訊。日本動漫雜誌過去維持著上述社群的功能,今後也會繼續維持下去。而我希望大家像我一樣,不管是增進見聞也好,活絡感情也好,都可以在美國本土的日本動漫雜誌上挖掘一些自己想要的東西。


原文地址:
http://www.isugoi.com/anime-magazines-within-america-a-chronological-history/

翻譯後話:

這篇文章翻譯自M. Douglas的Anime Magazines within America: A Chronological History.,他的個人網站iSUGOI.COM雖然文章不多,但頗具內容,與首頁的副標題相符(FOR THE THINKING OTAKU),建議可以前去逛逛。

 

No response to “[翻譯]美國本土的日本動漫資訊雜誌史”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