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的叛徒,天才的初章──淺析《Palepoli》

imageimage

在介紹這部漫畫之前,必須先提及古屋兔丸的早年生平,有助於更全面地了解本作。

古屋兔丸從小立志做一個漫畫家,在初中的時候便開始向各漫畫雜誌積極投稿,即常見於單行本後頁的讀者畫廊。不過升上高中之後,受朋友影響,玩起樂團和地下戲劇演出,漫畫不再是他的興趣,甚至完全不碰,從他的生活中消失無蹤。

之後,也是受朋友的影響,古屋兔丸對美術產生濃厚的興趣,於是報考美術大學,專攻現代藝術。古屋兔丸如願進入美術的學術殿堂,但在求學過程中,心理卻不太踏實,有點迷惘,思考著美術這條路,是不是自己真心喜歡的?

後來一位朋友邀他幫忙畫書頁的插圖,古屋兔丸隨口答應,而畫著畫著,突然感覺到一股熟悉的喜悅──原來是過去畫漫畫的那份心情,又回來了。古屋兔丸這時候才體悟到,漫畫才是真正適合自己的表現形式。幾年後,他在一次訪談中,對於過去那段思想轉折,做了如下的表述:

「漫畫總是那麼地自由。對我這種搞現代藝術的人來說,漫畫有點像小孩子的玩意,無拘無束的,想畫什麼就畫什麼。現代藝術不再是次文化,已經提升為主流文化,它有嚴密的評論系統,有很多無形和有形的規矩。你不能這麼做,或你不應該這麼做,你甚至不知道你該做些什麼。它禁箍一個人的想像空間,所以我才嚮往自由,而漫畫能帶給我這種自由的感覺。

美術的奧妙,足以讓人窮其一生研究...但如今,或許已經走進死胡同。美術的當前主流在歐洲和美國,並不在日本。而當美術位於邊陲地帶,便很可能失去自己的主體性。如日本,每個人都追著歐洲和美國跑,沒有自己的主張;相對地,漫畫的主流在日本,日本漫畫在世界版圖中,佔極重要的地位,所以在日本從事漫畫創作,不會喪失主體性,能保持初衷,自由創作。而這,便是我所嚮往的。」
(Timothy Lehmann, 2005, 《Manga : masters of the art》, 67-68)

確立方向後,古屋兔丸重拾過去的摯愛,但因為實在太久沒有畫漫畫,所以對很多相關技法非常地生疏,他考慮到以目前的創作,應該沒辦法登上一般商業漫畫連載雜誌,於是投稿目標鎖定在歷史悠久的地下漫畫月刊ガロ。投稿第一次落選了,他不氣餒,再接再勵,第二次還是落選,他依舊不放棄,持續每個月向ガロ投遞24頁的繪稿,在失敗第八次,也就是八個月之後,古屋兔丸開始有點不耐了。他打定主意,若第九次投稿還是沒上,就轉投第二選擇──午安月刊。於是這次他起勁畫了24頁的四格漫畫,投遞,等待,一個月之後,終於在ガロ上面看到自己的作品,成功踏出漫畫生涯的第一步。

而這部古屋兔丸初次被刊載的漫畫,就是今天要介紹的《Palepoli》。

 

imageimage

《Palepoli》裡有幾幅插圖,不過基本上還是一部四格漫畫集綿,只是格式比較特異,採棋盤式設計,把頁面劃分為四等份,閱讀次序為右上、左上、右下、左下。而之所以會採取這樣的格式,是因為格子放大後,比較容易進行各類實驗,這後面會再細說。

《Palepoli》不僅格式上與眾不同,內容也是千奇百怪,沒有拘束,沒有禁忌,在有限的畫框裡,任想像力自由翱翔。以下便直接貼圖,附加簡單的賞析。部分幾頁為了幫助理解,做了初步的中文翻譯,但請原諒我沒辦法全翻,因為我只能對英譯版做二次翻譯,而英譯版也就那幾頁...

(註:點小圖後可以看到原本的大圖。)

 

imageimage
古屋兔丸的幽默感異於常人,極度古怪,常讓人懷疑他腦子一天到晚在想些什麼東西。吉田戰車無里頭歸無里頭,至少還有跡可循,雖然不明顯,但還是有一貫的脈絡存在。而在古屋兔丸的《Palepoli》,我們卻看不到脈絡,甚至邏輯和方向也是扭曲變形的。

 

imageimage也因為他異於常人,所以製作的幽默,通常不怎麼吸引人。不過偶爾還是會有佳作,這些佳作有幾個共通的關鍵字──黑色、惡質和殘忍。

 

imageimage
古屋兔丸學美術出身,本身有深厚的藝術涵養,但他本質上卻是相當叛逆的,傳統神學和美學,都是他解構與嘲諷的對象,在《Palepoli》裡面,可以看到很多這類對於傳統價值的反動。

 

imageimage 
諷神第二彈,這次更具巧思,以各類物件作為肖像的基本素材,拼拼貼貼,卻也呈現出一幅幅精采又別具深意的畫作。

 

imageimage
十六世紀的義大利畫家阿爾欽博第(Giuseppe Arcimboldo),擅長用動物、水果、風景或器物組成象徵性的人物肖像。昔有阿爾欽博第,今有古屋兔丸,看看左邊這張哆啦A夢的人物組圖,仔細一點看,不是普通的A啊。而右邊這張披頭四拼圖,是不是也很有韻味呢?

 

imageimage
漫畫是小孩子的玩意麼?好吧,那就來畫小孩子看透世間奧秘的漫畫好了。

 

imageimage
古屋兔丸在《Palepoli》其中所呈現的風格,是可塑而多變的。或許是因為他重拾畫筆沒多久,還沒有完全定型,但也因此創作出生涯中最具多樣性的作品。

 

imageimage
對經典的諧仿與解構,是後現代的潮流,古屋兔丸在這上面也露了幾手。

 

imageimage
看不懂沒關係,我只是想說這兩張不僅套用經典,也做了類似電影技法中伸縮鏡頭的處理。漫畫分鏡與電影鏡頭之間的關係,一向是剪不斷、理還亂。對此,古屋兔丸也有一些別出心裁的實驗。

 

imageimage
三組攝影機,以時間為軸穿插進行。越看越有趣,請注意左邊那張的最後一格,我想大概唯有古屋兔丸,才有辦法想到這樣既缺德又好笑的結尾。

 

imageimage 從這裡開始,必須先討論一個概念,叫做「後設漫畫」。後設,原文為meta,也有人簡稱超,所以後設漫畫,也可以說是超漫畫。但名詞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概念。

後設,有凌駕其上的涵義,解釋上比較困難,建議可以透過經典的後設小說,如馮內果的《冠軍的早餐》和卡爾維諾的《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來理解後設的概念。我不談太多形而上的東西,以最簡單的方式來講,後設漫畫,就是探討漫畫的漫畫,探討漫畫的形式、風格和組成,做各式各樣的實驗,所以對後設漫畫而言,破格是常態,重點不在於破格,而在於破格背後的意義,往往都是擴展漫畫可能性的契機。

漫畫中的後設行為,偶爾會在搞笑漫畫中看到,如劇中人物意識到自己是某人筆下的角色,或是與與作者或讀者做超越次元間的對談,這些都可以歸納為後設的嘗試。而就我本身的閱讀經驗,最有後設意涵、最往死底鑽的作品,有駕籠真太郎的幾個傑出短篇,和古屋兔丸的這本《Palepoli》。

好,前面說了很多,現在就來看看這兩個上班族,由於分鏡的變化,讓兩個人的身高時短時長。其間主要的實驗在於,漫畫分鏡的框架會不會影響內容?框架的樣式,長短寬窄,會不會對劇中人物造成什麼樣的轉變?所謂後設,就是在思考這類的問題。

 

imageimage
左圖同上,框架影響內容,若框架以木板作為隔間,那麼畫面安排的順序若改變,畫中世界也會跟著改變,結局或許也會因此而大大不同。

右圖則展示更具抽象性的後設技法,予人一種鏡中鏡的錯覺,讓讀者與劇中人物之間變得模糊,彷彿在讀者之外,又有凌駕於其上的讀者存在。

 

imageimageimageimage

一系列的組圖,同一概念,簡潔而深邃。後設概念在這這系列中,展現得淋漓盡致。就不多說,大家可以好好體會。

 

附圖的介紹,就到這邊告一段落。簡單做個結語,《Palepoli》雖然是古屋兔丸的初作,有些生澀和不夠圓融的地方,但論起原創性、思想性、想像力和畫面的衝擊張力,《Palepoli》在古屋兔丸生涯作品裡,絕對是不容忽視的存在;甚至在茫茫的當代日本漫畫海洋中,同樣有其重要的歷史定位。

或許它冷門,或許它比較不為人知,但喜愛漫畫的你,實在是不應該忽視它啊!


 

4 Responses to “學院的叛徒,天才的初章──淺析《Palepoli》” ;

阿洛 提到...

我有這本漫畫耶!

yvonne9176 提到...

這一本實在是太偉大了
喜歡帶實驗性的作品

Sam 提到...

那年第一次在ガロ看到古屋兔丸的作品, 實在驚為天人!

極誤動匙 提到...

圖點大還是有點小耶XD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