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個人喜歡逛書購書,這是出於一顆愛書之心,或者說,一顆識書之心。因為對它有所認識,了解其中的樂趣與價值,所以才格外欣賞。
而面對浩瀚的書海,個人向來抱持著來著不拒的態度,任何類型的書籍文欉都能接受,進而消化為己用。不同類型的書籍有不同的讀法,和不同的樂趣,以下就大概講講我的一點心得:
思緒、心得、習作、生活
我這個人喜歡逛書購書,這是出於一顆愛書之心,或者說,一顆識書之心。因為對它有所認識,了解其中的樂趣與價值,所以才格外欣賞。
而面對浩瀚的書海,個人向來抱持著來著不拒的態度,任何類型的書籍文欉都能接受,進而消化為己用。不同類型的書籍有不同的讀法,和不同的樂趣,以下就大概講講我的一點心得:
對於評論相關文體,外國人向來是這麼分的:
Introduce,介紹,通常只是純粹敘述,強調客觀性;Review,心得或讀後感,文體自由,可舒發可議論,文章也可長可短,不過通常短小;Criticism,評論,不一定嚴肅,也不一定嚴謹,但必須要有一套「完整」的論述,所以篇幅必定較長,通常都至少兩千字以上。
其實我個人以為,不論是大眾藝術還是高等藝術,本質就只有一個,娛樂。大眾藝術和高等藝術的分野,只在於獲得娛樂的條件有所不同。大眾藝術不需要多少背景知識,一般民眾,甚至可能不識字的都可以很快融入其中,並得到娛樂;但高等藝術卻可能需要某些領域或廣或深的知識,才能真正看懂,然後從中得到娛樂。
最近在某個討論區看到一個主題,主題內容是請大家介紹動畫給一個國中生,大家回覆得踴躍,但推薦文中卻好幾次出現《妖精的旋律》這部動畫。還有小孩子就是要多訓練之類的話出現。這讓我想到之前的分級風波,很多人還是喊著只是幾個露點畫面、分屍畫面,沒必要十八禁。我想,這就是動漫迷所謂的與社會脫節和自以為是的心理。
道德的著眼點,本來應該放在全體人類的利益,全體人類的存亡。但道德畢竟是由具缺陷且略帶矛盾的人性導引出來的,因此道德往往淪落為專為某些少數人服務的工具。而用這樣的東西來妄求管制人心,只能說治標不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