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朋友寫的作業,題目不刁鑽,強調趣味性,但若要找出複雜度低的演算法,其實很具挑戰,我那時候接近期中考,時間不多,就每個都厚顏地暴力解了。聽說後來讓助教測試程式的時候,其中一題的進階測試數據跑了十分鐘還沒跑出結果,囧在當下,哈哈。
以下便列這幾個程式題目和我的跛腳實作。
思緒、心得、習作、生活
幫朋友寫的作業,題目不刁鑽,強調趣味性,但若要找出複雜度低的演算法,其實很具挑戰,我那時候接近期中考,時間不多,就每個都厚顏地暴力解了。聽說後來讓助教測試程式的時候,其中一題的進階測試數據跑了十分鐘還沒跑出結果,囧在當下,哈哈。
以下便列這幾個程式題目和我的跛腳實作。
存放一些編譯時的訊息,挺有意思的。
轉貼自 http://taichunmin.pixnet.net/blog/post/3254099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cout << __LINE__ << endl; // 這一行的行號 cout << __FILE__ << endl; // 原始檔的檔名 cout << __DATE__ << endl; // 編譯時的日期 cout << __TIME__ << endl; // 編譯時的時間 cout << __cplusplus << endl; // 可以使用C++函式 cout << __STDC__ << endl; // 可以使用C函式 cout << __func__ << endl; // 顯示現在所在的函式 cout << __FUNCTION__ << endl; // 顯示現在所在的函式 cout << __PRETTY_FUNCTION__ << endl; // 顯示現在所在的函式宣告 return 0; }
2D動畫與電影齊壽,電影發明當初,2D動畫這項技術便開始應用並商業化。這一百年來,我們看得到改進,但時至今日,該發揮的都發揮得差不多了,2D動畫還有哪些可能呢?
就在二零零九年,兩位愛爾蘭裔的動畫家Tomm Moore和Nora Twomey以一部名為《The Secret of Kells》的動畫作品,向世人宣稱,2D動畫在畫面上還有精進空間,而這,就是他們的精進成果;藉此,他們從靈魂深處發出吼聲:2D動畫不死!
這部作品播出前便已引起我的注意,石黑正數的原作風格樸實清新,台詞逗趣且具個人特色,其中可以欣賞到很多精采的對話交鋒,有如雙口相聲一般,簡而言之,它是一部清新小品、一部優質佳作。現在問題是,這些亮點能否如法炮製,在螢幕上依然展現風采?很多作品做不到,但也有很多作品不僅做到了,還超越原著,更上一層樓。很多因素決定一部作品的成敗,不過在這邊,我只討論擔任全軍總指揮的那位要角——是的,正是導演。
過去以為,Edgar Wright是英國影壇極其稀有、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橫空出世的喜劇奇才,但看過這片之後才發現,原來早在七零年代,已有Terry Gilliam這麼一位後現代喜劇的先行者,僅以單單一部電影,便足以在喜劇名人堂中留下大名了。
好,開門見山,這部《打鬼》(台譯:黃昏特攻隊)是近期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漫畫,雖然在閱讀過程中並不總是愉悅的,甚至有點緊繃、有點糾心,但確實令人難以忘懷,不論是其中的人物、情節和場景,都在腦中久久徘徊不去。很久沒這種感覺了,所以在下面我會仔細討論它。
本來Glade2.12用得順手,但換電腦後想下載來用,卻在網路上遍尋不著,而Glade3又只提供介面而沒有幫忙輸出制式程式碼,不太方便。所以又繼續埋頭找,但最終也只找到Glade2.6版的安裝檔,不甚滿意,但還能接受。
1987年,在美國影壇和香港影壇都有部看似惡俗低劣,但卻值得記上一筆的電影問世,前者是山姆雷米(Sam Raimi)所導演的《鬼玩人》(Evil Dead II),後者則是劉鎮偉的初出茅廬之作,《猛鬼差館》。
官方沒有提供Qt runtime,或許是因為Qt每個版本的dll檔都略有差異,使用上一個版本的dll檔,可能會讓程式產生部分錯誤,所以才乾脆讓開發者自己想辦法。
在未安裝Qt開發環境的電腦中執行Qt程式其實不難,辦法有三個:
應該算是上一篇顯示圖片練習的延伸,透過這次實作,更進一步了解Qt的事件處理方式。不像GTK+每個事件只能傳遞一個指標,Qt可以透過Class的data member來傳遞資料,要多少有多少,而不用像GTK+總要費勁把全部要傳的資料都塞在一個struct裏,再迂迴地套指標來使用。
照例,練習GUI Framework都先從顯示圖片開始著手。
稍微碰了一下Qt,感覺上很多細節都很人性化,譬如說不用指定window,一個label或一個pushButton都可以自己形成視窗,所以一個最簡單的Hello World可以只有短短四行程式碼,的確正如廣告說的,需要輸入的程式碼變少了。
所編繹出來的檔案大小也夠精練,小程式都可控制在100k以內,與GTK+相比不遑多讓,執行速度更比GTK+快上許多,兼具精簡與效能,難怪會成為目前GUI Framework中的大熱門,名氣得來一點都不僥倖。
目前對Qt的印象非常良好,以後就專門拿它來練習C++。
若真的要挑剔,那大概只能說Qt的Signal/Slot機制並沒有那麼直覺,其中Signal的程式碼還需要qmake生成才能順利編譯。相比於GTK+簡單明瞭的callback函式,實在複雜許多。當然這只是一時的感想,之後若更進一步認識,或許就會改變看法了。
這支小程式實作過程中,參考了Qt4學習筆記其中的幾個範例程式,真的得說,這個教學網站對我幫助很大,若沒有它,恐怕沒辦法這個快理出頭緒來,感謝哪。
執行環境:
安裝Qt runtime(檔名:qt-runtime-4.x.x-full-setup.exe),安裝完即可執行。
開發環境:
1.請至http://ftp3.ie.freebsd.org/pub/trolltech/pub/qt/source/ 下載適合版本(檔名:qt-win-opensource-4.x.x-mingw.exe)並安裝。
PS:我的版本是4.3.3,安裝目錄為D:\Qt\4.3.3,若與我的版本或目錄不同,需修改以下相關參數內容。
最近在看胡適的書,恰好看到胡適所作的《水滸傳考證》,裡面內容很有意思,指出金聖嘆眉批的缺點,說他有過時的八股選家氣,也有迂腐的理學先生氣,更過度詮釋本文,顛弄作者的原意,這些部分都不足取。所以他建議一般讀者初次碰《水滸傳》,應該先從未標註金聖嘆眉批,且加入新式標點符號的版本開始看起。直接從原文去感受水滸傳的魅力。
而後他更蒐集許多《水滸傳》相關史料,開始胡適最擅長也最熱衷的考據工作。
憨第德是一本哲理小說,乃伏爾泰的傳世名作。雖說是經典文學作品,問世至今也已過兩百多年,但難得的是一點都不枯燥,它既是睿智與狡黠的結晶,同時還相當平易近人,字裡行間,瀰漫著輕挑又厚重的喜劇色彩,很難不叫人喜歡。
只是一支兩百行左右的小程式,沒什麼技術含量。主要用於漫畫圖檔,因為有時候檔名若沒做好格式化,看圖軟體便會判斷失誤,像是4.jpg會排列在39.jpg和40.jpg之間。有點麻煩,之前我的辦法是用批次檔,不過每次都要稍作修改,所以乾脆寫個萬用型。雖然還沒研究怎麼操作unicode檔名,但處理起一般的檔名應該都沒問題。
程式以純C撰寫,主要是因為考量到編譯後的實品大小。以C-free編譯後只占5Kb(核心也是gcc,但不曉得是使用哪些參數,總是能編譯出最迷你的程式檔),而以正規gcc編譯加上icon圖示資源檔也只占18Kb,比之隨便include個C++頭文件便一兩百kb,要精簡多了。
以Dev-C++作為開發平台,幾乎不用設定,只要先安裝以下幾個DevPak檔。版本不一樣沒關係,google都找得到可以下載的地方。
DevPak檔安裝步驟:開啟Dev-C++ ->工具 -> Package Manager –> Install -> 選擇DevPak檔。
接著到http://www.upcase.de/devpack.html,下載以下三個檔案:
一併安裝了,便大功告成。
John Kricfalusi,或稱John K,加拿大動畫家,曾與Ralph Bakshi共事,一起創作知名作品《Mighty Mouse: The New Adventures》,之後獨自製作《The Ren and Stimpy Show》,震撼一時,已成當代經典。他風格近似於Ralph Bakshi,作品中充斥大量的暴力與性暗示,且創作理念極其固執,即便被電視台炒魷魚、作品相繼被腰斬,仍堅持走成人路線,是一相當有個人特色的動畫人。而在他的創作生涯中,共製作了四支動畫音樂錄影帶,支支精彩,以下便簡單概述之。
1 2 3 4
ride.make ; ride['make'] ; ride['m' + 'a' + 'k' + 'e'] ; var p = 'make' ; ride[p] ;
上列四行均相等。
對一個僵尸迷而言,這兩本書無疑是近年來最棒的文字娛樂品!閱讀它,會讓人仿若置身於一個僵尸橫行的寫實情境,別人因懼怕而瘋狂,但僵尸迷卻反而無可自拔地陷入某種狂喜狀態,因為作者麥克斯.布魯克斯所打造的世界,處處挑逗我們的敏感神經,時時刺激我們的挑剔胃蕾。這是一場筵席,一場血與肉的瘋狂饗宴!
奧斯卡最佳動畫電影這個獎項,開辦至今也已經過九屆,雖說它銅臭味重,但仍具有一定的公信力,至少一般人都這麼相信著。不過實質上,最佳動畫電影卻與最佳電影一樣,票房是一大關鍵,甚至比後者更為注重票房數據,票房最高的作品,往往能挾其聲勢,號招影迷們為它搖旗吶喊,最後順利奪得金色獎盃。
九屆以來,奪得最佳動畫電影的作品,只有《快樂腳》、《超人特攻隊》和《神隱少女》不是當年度的動畫電影票房冠軍,這意味著什麼?
那就是——別對奧斯卡太過認真了。
除《第十四道門》(Coraline)之外,2009年其實還有另一優秀的黏土動畫電影,即這部《巧克力情緣》(Mary and Max)。
大家都知道黏土動畫製作不易,費時又費工,是一件很磨性子的差事。不過也因為黏土動畫便宜親民,且具有某種特殊的質感,讓不少動畫創作者著迷於此,如英國的Nick Park和Peter Lord、美國的Henry Selick,還有捷克的Jan Svankmajer等人都相當熱衷此道。而一般來說,黏土動畫易學難用,控制人物簡單的動作容易,但若要再往上做出變化,如一些尋常卡通片中的誇張表現,那就困難得緊了。
此漫畫認證印章由DC Comics圖標設計者暨封面設計者Ira Schnapp所製作。
權威漫畫準則(Comics Code Authority,簡稱CCA)隸屬於漫畫雜誌協會(Comics Magazine Association of America,簡稱CMAA),創立目的在於規範美國漫畫書的內容。會員出版社將漫畫交付給CCA審查,審核通過便可授權使用印上CCA圖標的封面。CCA在漫畫業界舉足輕重,乃一有實質權炳的檢查機關。
在觀賞這部電影當下,我的眼框不時泛著淚光,多久了?多久沒這種感動了?彷彿又回到兒時,那個美好、純真的年代,《白雪公主》、《愛麗絲夢遊仙境》、《美女與野獸》、《小姐與流氓》、《阿拉丁》、《小美人魚》等等經典傑作的片段,如幻燈片般,又再度縈繞於心。即便如今已二十多歲,早已沒有當初的純真,但迪士尼的回歸之作依然深深地感動了我,主題是一環,情境營造是一環,但最主要的,還是那久別的歌舞場景。
前陣子發現這部推出沒多久的小說,對它有點好奇,但並沒有很強烈的閱讀慾望,因為過去拜讀過作者的前作《超級骷髏兵》,雖說前期很吸引人,讓人一股腦跌入不死骷髏的奇幻世界中。不過我這個人什麼都有一些,就是獨缺耐心與恆心,典型的三分鐘熱度,所以這部《超級骷髏兵》大概看到中間的部分,感覺套路開始有些重覆,也開始讓人有點不耐,便索性撒手擱著,把它塵封於布滿灰塵與蜘蛛網的硬碟深處,等待哪一天心血來潮,重啟封印,再次回到那熟悉卻也陌生的書中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