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kelodeon的重量級作品:海綿寶寶(SpongeBob)

現在介紹雖然有點晚了,但我想或許有的人還不太認識這部有趣卡通,所以還是硬著頭皮(厚著臉皮?)來做點粗略介紹。目前這部卡通在東森幼幼台每天兩次播送,希望還沒看過的朋友有機會的話可以轉來看看。

要介紹《海綿寶寶》之前,一定要先介紹一下製作《海綿寶寶》的那家公司: 尼克國際兒童頻道。這家公司與迪士尼、卡通頻道是競爭關係,目前有點三國鼎立的氛圍。

看公司名稱就知道,它專門製作兒童向的節目,包含卡通,但與迪士尼和卡通頻道不太一樣的地方,在於這家公司所製作的比較特別,更準確一點來講,就是比較沒有限制,讓工作室的製作人員更能自由表達自己的創意和想法,有時表現過於新潮前衛,甚至多次挑戰當時的節目管制法條和家庭婦女協會(沒錯,討人厭的組織每個國家都會有),也因此在業界有自己的聲譽,更吸引一堆死忠愛好者追隨,想見尼克國際兒童頻道意欲與迪士尼和卡通頻道做市場區隔的策略,應該收到不錯的成效。

前面提了一些尼克卡通的特色,現在就舉實際例子,以下就簡略介紹兩部雖然停撥多時,但精神不滅的作品。


《The Ren and Stimpy Show》,1991年首播,一集就收到觀眾抗議和電視節目檢查員的"關愛",只因為其中一幕:劇中主人翁在意外親吻後,用牢房的馬桶水漱口。現在看來可能沒什麼大不了,但在當時這舉動簡直驚世駭俗。

因此有專業評論員後來提起這部作品,給予這樣的評價:「從第一集開始撥出那時刻起,就注定成為經典」。整套作品充斥神經質、缺乏邏輯的對話和動作,有時進而瘋狂,穿透力又強,讓觀眾也受其"感染",爭議不曾斷過,但在尼克公司力挺之下,還是播送了五個年頭,直到製作人與公司關係不睦,才中止製作(*2000年後,在別的頻道又另開續作)。

而說到這部卡通的製作人John Kricfalusi,其實來頭也不小,目前活耀於獨立製作界。但在過去曾與以成人動畫電影《Fritz the Cat》聞名的Ralph Bakshi是合作夥伴,一起製作過一些不錯的作品。現在看來,他們的作品多半以擬人化的動物為主,以誇張手法、低劣玩笑和性暗示來影射人性,有同工異曲之妙。而且就個性和發展而言,也算是臭味相投,同病相憐,一些前衛的思想不受大眾親睞,甚至被歸類為異端,但不論當下如何,歷史終究會還他們一個公道。

現在研究起歐美動畫,有誰敢跳過Ralph Bakshi?而談及電視卡通,《The Ren and Stimpy Show》其不隨時間消逝的前衛光芒,一樣令人難以忽視。

《Invader Zim》,2001首播,它灰暗的色調、華麗的場景、瘋狂的人物、千奇百怪的劇情,在在撞擊著觀眾的感官與心靈。且不同於一般十分鐘以內結束的美式卡通,它一個段落就是正規的二十幾分鐘。等於半小時一集的長度。原本尼克國際兒童頻道挾其海棉寶寶成功的聲勢,大手筆製作這部動畫,希望能夠一舉攻佔兒童節目的山頭,從片頭就可以看出那恢弘製作,只可惜風格太過強烈,迴響不大,所以後來禁不住虧損而在2006年劃下句點,前後只撥出兩季。

雖然迴響不大,但所吸引的死忠粉絲並不輸一些熱門卡通,尤其那特別的人物造型和美術設計,令人愛不釋手,相關產品都賣得不錯。這要歸功於節目製作人Jhonen Vasquez,這位仁兄不與上述的John Kricfalusi一樣不是普通的角色,他不只在動畫公司任職,還是位兼職漫畫家。過去曾於歌德金屬雜誌上連載《Johnny the Homicidal Maniac》而一炮而紅,他的風格與雜誌調性一致,陰沉、灰暗、叛逆、加上些許的瘋狂和黑色幽默。而偏偏人物卻又可愛討喜,造成一種強烈的反差對比,使人又怕又愛,同類型的漫畫《Lenore》便是師法自Jhonen Vasquez。

回到《Invader Zim》這部卡通,由於Jhonen Vasquez的風格使然,讓它注定難以大眾化,而且異常短命。但一部作品的價值並不取決於收視率和壽命。能在這池清水中掀起一陣造型特殊的漣漪,我想就足夠史留其名了。

前面大致介紹了兩部尼克國際兒童頻道的特色卡通,算是給大家了解一下這家公司的風格,現在就正式開始介紹今天的主題,《海綿寶寶》。

《海綿寶寶》是尼克國際兒童頻道於1999年推出的作品,甫一推出便大受歡迎,它那特別的喜感和親和力,不僅深受小朋友的喜愛,連成人也可以感受到它的威力。撥出至今,已紅遍大江南北,是尼克國際兒童頻道創台以來最成功的節目,不僅賺入大筆鈔票,也打響了名號。而到底《海綿寶寶》有何過人之處,能讓這麼多人為之瘋狂呢?以下就以我個人的心得認知,簡述《海綿寶寶》三大魅力來源:


第一,漂亮的人物設定。

美式卡通一般多是輕薄短小,因此為了抓住觀眾的目光,特別強調類型化、符號化,劇中角色的造型和性格越鮮明越好,最好能讓人看過一次就記得住。但這樣的強調,有時候往往變了調,角色是鮮明了,但相對的也拉扁角色的深度,這樣缺乏靈魂的角色如何能長久吸引觀眾?

很難得的,《海綿寶寶》並沒有這樣的遺憾,裡面的角色每個都有缺陷,都有其小人性格,但也都有各自的可愛可敬之處,即使是比較負面角色的蟹老闆、皮老闆和章魚哥,也都被刻劃成有血有肉的人物,令人難以苛責。當然,人物設定的最大亮點還是在於主人翁,海棉寶寶身上。它雖然笨笨傻傻的,但樂觀進取,積極過生活,蠢得可愛。

而提到蠢,也別忘了他的好朋友派大星,在當今卡通界,他可是穩坐蠢字輩的第一把交椅。種種的人物,胖的和瘦的、正派跟反派,都設計得很有特色,而且相當討喜,這是《海綿寶寶》成功的第一個要素。


第二,新潮的人生態度。

近十幾年來,開始慢慢出現一些主流之外的聲音,他們否定忙忙碌碌的都會生活,覺得這樣毫無品質可言,主張應該「慢活」,甚至應該把電話線拔掉,不讓一些雜務影響自己生活的節奏。

《海綿寶寶》則是更進一步,把外在條件轉化為內心思維,只要心裡覺得快樂,那麼即使擔任朝九晚五的速食店煎肉師傅,也一樣輕鬆愉快,可說是「活在當下」的最佳代言人。另一方面,《海綿寶寶》推崇想像力,聲稱只要有豐沛的想像力,那麼任何地方都是屬於自己的美麗新世界。

期間點綴些許的反智主義,不僅否定整個死板的價值體系,更闡述出一個極為珍貴卻也平易近人的真理:每個人都有權利過自己想過的生活,而且決定權大半是操之在己,只要有心,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這個意念透過海棉寶寶來傳達此一人生哲學,稍微稚氣,又不減志氣,如此更彰顯其意義,也難怪《海綿寶寶》會吸引不少同志朋友前來觀賞,因為這份積極樂觀的態度,正是他們最需要的。


第三,多變的表現手法。

前面提過,尼克國際兒童頻道是一家創意多多的公司,《海綿寶寶》雖然已有不少優點,但論及創意,可不惶多讓,絕對不輸市面上其他優質作品。故事當然都是不錯的,而且安排得當,但<海綿寶寶>最為人稱道的,還是它真實影像與卡通動畫的結合,有不少令人拍案叫絕的巧妙設計。

例如某一集,蟹老闆協同章魚哥和海棉寶寶一同出海捕魚,結果遇上鯊魚。為了展現鯊魚逼近的效果,就直接在艙門裡面剪輯一段驚悚的交響樂表演,然後蟹老闆還顫聲說道:「你們沒看電影嗎!!會有這種配樂就是代表有恐怖的事要發生啦!」實在令人絕倒。

另外還有一集,講述海綿寶寶跟章魚哥值勤大夜班,疑神疑鬼,後來發現眼前的那個"鬼"原來是某個想應徵廚師的吳郭魚,於是便放下心,而這時候後面卻有個鬼影在開關燈,仔細一瞧竟然是1922年德國表現主義電影《Nosferatu》裡面的吸血鬼,但這時候主角們已經壯膽,所以就直接大聲跟那個吸血鬼說好了,別鬧了,而那個吸血鬼這時候竟然也以一個僵硬的笑容來回應,用這個方式來表現境由心生,不得不佩服製作團隊的源源創意。

而且,這類的手法在《海綿寶寶》裡面並不少,個個兼具創意與趣味,給人一種期待,期待接下來又會出現什麼樣的惡搞手法,非常有意思的,《海綿寶寶》之所以讓人一看再看而不會厭倦,有很大的原因就在於此。

以上就是我對於《海棉寶寶》優異之處的簡單頗析,原本想說再作個人物介紹,不過看看海綿寶寶的熱門程度,連維基百科都有個別介紹,我想實在不需我來多言,僅提了一些我比較注意的地方。

當然,最後還是希望大家能實地去觀賞,才會有比較深刻的感觸,而且我想應該不會失望的。

至少就我個人而言,暑假這兩個月來每天看海棉寶寶一點都不無聊,還非常充實喔:)

One response to “Nickelodeon的重量級作品:海綿寶寶(SpongeBob)” ;

匿名 提到...

好深入的介紹! 我也是超級海綿迷喔!!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