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腳阿源 BAREFOOT GEN (1983)

image image

咳咳!在介紹這部作品之前,我想先大概講述一下作者論這個概念。所謂的作者論,簡單講就是注重作者甚於作品的理論,在這個理論架構中,作品沒有獨立地位,全部都附庸於作者之下。作品的地位,全由作者賦予,作品的優劣,很大部分只看有沒有保留作者風格而定。以上便是純作者論的基礎概念,聽起來似乎有點偏激,但若對其淵源有所認識,應該就比較能體會。

作者論發跡於五零年代的法國,當時的法國電影圈由一群古板學院派掌控,以傳統文化自豪,嚴重鄙視好萊塢電影,因此所製作的電影,都刻意與好萊塢電影有所區隔。但太過刻意,反而讓電影缺乏變化與活力。而當時的法國民眾並不都支持這樣的作品,有為數不少的年輕學子其實比較欣賞好萊塢的明快風格,所以不滿之聲逐漸醞齉,終於在五零年代後期吹響了革命的號角,其中為首者便是赫赫有名的楚浮和高達,他們為了與傳統的蘇俄蒙太奇理論抗衡,好拉抬好萊塢電影的地位,建構出一套理論,強調蒙太奇剪接只是導演能力的一小部份,更重要的是場面調度和個人風格,所以一位導演就算拍的都是那些學院派所稱的俗爛類型片、商業垃圾,只要能在影片中保有導演的一貫特有風格,那這位導演就有值得討論和研究的價值,而其作品也因此而得到昇華,不再以類型片冠名之,而是視為該名導演的"作品"。

image 所以說,一開始的作者論,其實只是用來提升類型電影的地位。從這個角度來看,它的確發揮了巨大的影響力,好萊塢的類型片導演如希區考克,約翰福特,都被重新拿出來討論,並給予相比於先前高出數倍的評價。而作者論也衍伸出了類型討論、明星研究等方向。的確是近代不容忽視的理論,但相對的,它的缺陷也是顯而易見。所謂的風格是啥玩意?沒有人能確切地定義,就連作者論提倡者們也是爭論不休。而且風格化真的有重要到,足以動搖傳統審美觀念的程度嗎?說到底,作者論也是一種極端個人意識的理論,楚浮和高達心目中的優秀電影排名,可能跟他人所認知的完全不同。那麼,我們是否能以這樣虛無縹緲的風格,去判定一位導演水準的優劣?種種的缺陷都讓作者論飽受抨擊,因此到今天,電影理論界其實已經不大講純作者論,要不就作者論與其他理論的融合,很少單獨討論了。

不過在如今的動漫圈,依然四處可見作者論的蹤跡。原因無它,就是因為動漫畫的地位跟過去好萊塢電影很像,不被學術界接受,所以才會依附作者論,試圖扭轉一些刻板印象。我本身也算是半個作者論的信徒,而且我相信作者論對於現今的動漫畫是有幫助的,但很多事往往一體兩面,有好的一面,當然也就有壞的影響。作者論對於動畫,主要有兩大壯害:

image 其一,作者論另一個被人詬病的地方,就在於它會無限膨脹被認定的作者的功勞。導演是整部作品的靈魂,這大家都沒有意見,但當一位知名導演擔任製片或編劇時,那這部片的功績,是否能算在這位知名導演身上呢?作者論有時候會模糊化這樣的認知,「就算沒有直接影響,也可能間接影響」,就這樣地催眠大眾。所以直到今天,仍有人以為人狼是押井守的作品、大都會是大友克洋的傑作,不只是代理商的無知,有時候作者論會在冥冥之中,深深影響著我們。而對於導演認知錯誤,很可能因此給予不符其內容的評價,這是很多人都認同的,但有沒有人想過,同樣一部作品,爲何導演不同就會評價不一?沒錯,這又是一個作者論所導致的偏差觀念。

其二,作者論對於新人導演來說,絕對是嚴峻而不討好的,因為他們在沒有證明自己夠份量之前,都稱不上是"作者",所以作品受到的注目程度相對而言也就少得可憐。以去年日本動畫電影為例,<地海戰記>未上映先轟動,不只是因為導演為宮崎駿之子,更是由於作者論的裙帶關係,宮崎駿,眾所公認的大導演,所以吉卜力工作室出產的動畫也隨之得到注目,可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一些阿貓阿狗的電影也能獲得掌聲(恩......貓的報恩)。而同年上映的<跳躍吧!時空少女>,其導演細田守雖然曾導過航海王和數碼寶貝等熱門作品的電影版,而且成績不俗,風格獨具,但與日本動畫的棟樑--吉卜力工作室相比,無疑是雞蛋碰石頭。要不是地海戰記成績不佳,與眾人期待的相差過遠,跳躍吧!時空少女又怎會異軍突起,跳出一番佳績。我想表達的是,在作者論的集體意識下,資源過於集中在少數被"認可"的作品,而被排除在外的一些好作品,很可能就因此而被忽略、埋沒了。

image 好啦,前面做了一堆鋪陳,現在開始來講主題,這部一九八三年的動畫電影,<赤腳阿源>。這部片講述二戰後期,日本平民的艱困生活,而在原爆之後,主角如何渡過人間煉獄,重新拾回生命光輝的過程。同樣的主題,難免拿來與一九八八年推出的名作<螢火蟲之墓>相比,但我能果斷地說,這部片就是比螢火蟲之墓好。螢火蟲之墓劇情架構編排得當,節奏不疾不徐,恰到好處,能扣住觀賞者的心弦,這是他的優秀之處,但也僅此而已,背景就只是背景,沒拿抓住戰爭的本質,把戰爭這個背景拿掉,換成阿信的背景、非洲難民的背景,故事一樣可以成立,而且感人依舊;但赤腳阿源則不同,它從一開始就透過主角父親之口,痛斥軍國主義的橫行,才是日本平民受苦受難的關鍵。而後不久發生的原爆,完全不避諱原作的噁心畫面,細細刻畫,呈現出一幅幅人間煉獄圖,但他在絕望之時,也不忘適時予以希望的種子,活得很掙扎,但堅忍的意志力實在令人敬佩,雖然所描繪的都是小人物,但也叫人見識到,小人物的生命能量,竟是如此光彩奪目。而全片沉重之餘,也不忘點綴些許歡笑。既寫實又富生命力,這是新寫實主義最為人稱道的風格,赤腳阿源可稱得上一部傑作啊!

講到這邊一定有人想問,既然上文對赤腳阿源的評價高於螢火蟲之墓,而且高出甚多,那爲何兩者的知名度卻是如此天差地遠呢?

唉,所以說到這邊,有人可以體會上面介紹作者論的苦心了吧,雖然說當時文藝界的政治正確,也相當程度影響了兩部作品的評價(*註),但我以為最大的因素,是因為螢火蟲之墓出產於吉卜力工作室,而其高畑勳與宮崎駿的關係又剪不斷理還亂,相比於這兩個大導演與大公司,赤腳阿源的導演Mori Masaki算什麼東西!因此把大部分的關愛都投注在螢火蟲之墓上,也是情有所原--不錯,又是作者論在暗中作祟。

但對於歐美來說,以前宮崎駿與Mori Masaki其實是差不多的,都沒聽過,都不認識,所以他們往往可以比較客觀地來評價赤腳阿源和螢火蟲之墓這兩部作品。有興趣的話可以搜尋一下赤腳阿源的英文評論,可以看到一些不同於日本的觀感,我想這比單方面地受制於日本價值觀影響,要來得好多了。

全片於Veoh完整收錄,分割為三個部份,日語發音,英文字幕,強烈推薦!

*註:之前的我不曉得,但八零年代的日本文藝界,的確有右傾的傾向。很多作品談及二戰,多半是自憐心態,走溫情路線,缺乏自省,這種傾向尤以電影居多。

image

線上觀賞:http://www.veoh.com/videos/v1012558PRsqPpH5

One response to “赤腳阿源 BAREFOOT GEN (1983)” ;

Nice! 因為研究所修課的緣故,老師推薦我們看這部片。很想知道西方觀點為何(我在英國念書)?謝謝你的文章!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