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的搖籃

image

書名:貓的搖籃

作者: 馮內果

譯者: 謝瑤玲,曾志傑

出版社:麥田

推薦原因:

馮內果乃美國二十世紀的文學巨擎之一,文辭淺明,義寓深遠,筆調詼諧,首開六零年代之後的黑色幽默風潮。這本《貓的搖籃》為馮內果的嶄露頭角之作,書寫形式極為破格,把不算短的故事作精密分割,分割為各個小段落,段落兼具獨立性和連貫性,而這些段落多半以成篇的笑話居多,每一段落還會冠上一個畫龍點睛的標題,於是,從篇首的標題目錄,到內頁的幽默內文,無一不讓人錯愕:似乎這不只是一部小說,還是本笑話集綿。而事實上,《貓的搖籃》便是這樣一部多面性的創作,沒有絕對的分類,亦沒有絕對的角度,正如書中作者所隱約闡述的意念一般。

想認識馮內果,這本《貓的搖籃》是不錯的開始;想知道黑色幽默的緣起與面向,這本《貓的搖籃》亦是極佳的入門;而若對所謂的文學沒有多少興趣,只想找本輕鬆的閒書自娛,那麼這本《貓的搖籃》一樣是對得起良心的選擇。


心得感想:

十九世紀末,科學發展日新月異,民主議會制度也穩定發展,因此那時候的知識份子普遍對未來充滿憧憬,他們相信理性與制度可以杜絕以往的陋習,尤其是戰爭。但事與願違,世界大戰接連爆發,共產主義興起,民主制度受到嚴重質疑。知識份子們失望了,於是反烏托邦和無政府主義的思潮在他們之間蔓延開來。

而後,實施民主議會制度百來年的美利堅合眾國,撐過了經濟大恐慌和接連戰事,但二戰之後與蘇聯對峙,麥卡錫趁勢而起,給一向崇尚自由的學術界帶來幾乎全面性的思想禁箍,知識份子們再次失望了,黑色幽默創作於焉而生。

之後麥卡錫高壓統治終告結束,知識份子們是不是就可以從此釋懷了?

我在一本名為《惡意的幽默》的笑話集綿中找到了答案,前言部分是這麼寫的:

以前,在格林威治村中,以開放、自由的知識份子佔大多數,他們支持主張廢除黑人差別待遇的人權運動、反越戰、贊成保護少數民族和社會若者的政策、抗議核武、對女權運動寄予同情,他們希望藉著這些前進的政策,使美國變成一個更適合居住的天堂。可是,事實又如何呢?

不景氣、失業率提高、通貨膨脹、增稅‧‧‧‧‧‧是他們得到的結果。即使社會福利增加了,犯罪卻沒有減少,缺乏向上衝刺的人,懶人倒增加了不少,美國的社會一點都沒有獲得改善。

他們得到的是深深的倦怠感與超乎幻滅的失望。

接著,雷根總統——一個把its錯寫成it's的人物住進了白宮。

帶著戲謔性質的笑話大受歡迎的背後,飽含著知識分子無奈的辛酸,而這種笑話就成了他們抑鬱情緒的宣洩口。

顯而易見,知識份子們又失望了,但卻也間接證明,深刻的思想讓人類得以有別於動物,而幽默亦同。


延伸閱讀:

馮內果的著作有十餘本,其中我個人最為推薦的有三本,分別是《貓的搖籃》、《第五號屠宰場》和《冠軍的早餐》。《貓的搖籃》淺顯有趣,適合第一次接觸馮內果的朋友欣賞。
而《第五號屠宰場》則是馮內果最為人所知,也是我個人評價最高的小說,時空和場景的跳躍讓人眼花撩亂,但亂中有序,粗看凌亂,但細看便會讚嘆其嚴謹,故事性和藝術性都在水準之上,極度推薦!

至於《冠軍的早餐》與《貓的搖籃》一樣是部破格之作,但這份破格在今天已經被歸納為一種既定的書寫形式,叫做後設小說,也就是探究小說的小說,而《冠軍的早餐》更深一層來說,可說是探究科幻小說的科幻小說,架構極為特殊,在篇幅有限的前提下,依舊塞滿了為數眾多的科學幻想,有趣的是這些科學幻想從未實現過,幾乎都是出於書中潦倒小說家的筆中。跳躍性書寫在本書中已屬常態,而且無所不在,架構相對而言比較鬆散,但也因此更為肆意而為、無所忌憚,推薦給喜歡馮內果書寫風格或是想看看後設小說長什麼樣的朋友。

最後,若有興趣,建議還可以看看在馮內果最後一部小說《時震》中,臉譜主編唐諾的序言,他以誠懇感性的筆調,緩緩道來馮內果過去幾十年的文學成就和定位,個人覺得寫馮內果的文章中,就屬這篇最為精要了,推薦一看。

No response to “貓的搖籃”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