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扁事件的小想法

image

近幾個月來最火熱的,莫過於倒扁事件,民眾的狂熱程度有些令人驚訝,但這無疑是可喜的,代表台灣人民積極參與政治,這可是民主的要素之ㄧ。不過除了民眾積極以外,應該還蘊含了其他重要的民主意涵。賀德芬教授曾過,她一輩子追求民主價值,認為這次活動是台灣民主活動的另外一個階段。而這裡所指稱的另一個階段,我個人以為應該就是民主政治上所謂的道德自律了。

民主政治並不完美,它除了仰賴嚴謹的法制執行和人民的高度參與,同時也很需要全民一致的道德規範。台灣這幾十年來制度是走得很快,人民也很順利得融入民主思想,但正如世界上大部分的國家一樣,道德自律這方面依舊是進展緩慢。

從國民黨時期的黑金政治(比較年輕的朋友若不清楚這段歷史,可以參考97年劉德華主演的電影《情義之西西里島》),到以改革為主要號昭的民進黨,都未見明顯進步。如此的民主,人民當然會質疑,當然會生氣,但事實上,就各國經驗而言,民主的道德發展絕非一蹴可及,而且這發展應該從下而上,人民做到全面性的覺醒和檢討才有其功效。

所以說,我們是不是應該在要求政府道德自律之前,先審視我們自己和周圍附近,有沒有做到同等道德標準。鄰居某某某對某某某買票,該不該生氣?鄰里某某某與黑道牽連,該不該唾棄?如果我們對於這些週遭人物的道德墮落視而不見,那是不是也意味著立法委員買票、黑道人物進駐演藝界、宗教界漂白這等齷齪行徑也可以一併跳過?而是不是跳過中間這些存在以久、影響廣泛的的社會道德黑暗面,直接要求最高政府層級,就能間接讓這些地方黑金、黑道勢力也隨之革新?我的看法很悲觀,因為歷史告訴我們民主不脆弱,但也沒有那麼神通廣大。

再來,民主政治中道德面的培養,不僅需要從下而上進行,另外還得注意整個大環境的外力介入情形。因為道德是一種比較虛無縹緲的觀念,很難讓人民積極與狂熱,所以提倡道德自律,最好能在一個比較單純、沒有其他意識形態的環境下執行,這樣才能收到比較好的成效。

可惜目前的台灣無法提供這樣一個環境,與中共一直楚於緊張狀態、自228之後的族群分裂、民進黨主權後的藍綠鬥爭,這些都一再得強化台灣人民的危機意識、族群意識、本土意識、藍綠意識、兩岸意識,使得幾乎所有的政治議題都難逃這等意識形態的操弄。君不見倒扁原來可以是個單純的道德面議題,但現在卻混雜一氣,原先的道德訴求反被遮攔起來而顯得薄弱。令人搞不清楚究竟是全民道德覺醒還是又一次大規模的政爭,實在可惜,也實在令人無奈。

因此就我個人看來,倒扁行動背後的意義其實極為深刻,是一種民主政治的推進、高度理想性的活動。只不過礙於環境,而推動者又太過貪多求快,來者不拒,甚至還有白狼等黑道勢力的涉入,使得這次倒扁的實質意義被些許扭曲,連帶最主要的道德訴求不僅失焦,也受到部分質疑。我想這應該是真正希冀民主發展的人士所不樂見的。

No response to “‎倒扁事件的小想法”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