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歲,卜卜脆——《14歲》觀後

14yearsOld.jpg

昨天剛考完模擬考,跑去學校旁的漫畫店看有沒有什麼新書,沒想到正好那間漫畫店正好在拍賣舊漫畫,一看價格眼睛差點脫窗——每本竟然只賣5元!口桀口桀,喜歡貪小便宜的我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經過一段翻找,出乎意料地翻到整套18集的《14歲》。就外觀看來,當然不可能有九成新,畢竟都十幾年前的漫畫了,不過除了側邊泛黃外,沒摺痕也沒變皺,還挺乾淨的,慶幸之餘,也不禁感嘆本作的冷門程度。

之前有看過重新出版的《14歲》文庫版第一集,感覺不賴。今天被我翻到這套經典,可說是上天的安排。於是我二話不說就把整套「搬」去給櫃檯付賬,用不到100元的價錢買了整套18集的《14歲》。齁齁,第一次花錢花得這麼爽快^O^

後來花了一個晚上把全套看完,除了眼睛酸痛外還有一點私人的心得。

《14歲》的作者是楳圖一雄,應該與手塚治蟲、松本零士是差不多時代的漫畫家吧。那個時代好像很喜歡畫一些富有教育意味,批判意識濃厚的漫畫,這種清流般的漫畫作品固然值得讚賞(尤其對照現今的那些...),但那些早期漫畫家有時把這類型漫畫當作成人童話來發揮,於是乎,童話種種不合常理的發展、不合邏輯的判斷常常會出現其中。另一方面,讀者年齡層的定位也是個模糊的問題。

這部《14歲》就可以算是是早期漫畫的典型,有早期提倡真善美的觀念,也有早期的拙劣分鏡技巧,不合理的疑點更是多的數不清。但畢竟人家也是漫畫大師的經典漫畫,小地方就不要太斤斤計較了,還是來談談主要意旨吧。

《14歲》表面上在批判人類對地球的各種惡行惡狀,似乎是環保意識強烈的漫畫,實際上骨子裡卻對「人類為優秀的生物」這個觀點抱持著相當大的信心。從剛預知地球毀滅的那時,植物便開始把基因寄生在人類身上,接下來從某個星系來的外星人也想跟人類交配留下基因,只因為植物和外星人相信人類有逃避宇宙毀滅的能力,相信人類是優秀品種......

金喬治自稱是地球上所有動物的代表,處心積慮想帶著動物們離開這個即將毀滅的星球。在一切準備就緒後,卻對一個人類女子一見鍾情,放棄理想與智慧只為了跟她生活在一起。這似乎象徵著人類是美的生物,有別的生物無可比擬的魅力;故事進行到最後,人類小孩到了宇宙的盡頭,進入另一個宇宙空間。猛然發現地球所在的宇宙變成一隻小蟲,正奄奄一息,由此發展出一個奇妙的想法——宇宙原本就使地球死亡,所以人類跟地球之死沒有關係。

我說楳圖大師啊,為了把人類的原罪都消弭得乾淨,甚至在結尾時導出如此詭譎難明的結論來,真辛苦他了,繞了一大圈,原來只是為了向讀者表明:我,楳圖一雄,熱愛人類,且真誠地以身為人類為榮,至死不渝。

前面為超主觀論述,笑笑即可。再來談談《14歲》的科幻部分,《14歲》算是相對於硬式科幻的軟式科幻,幻想程度大於科學根據,所以出現很多其奇怪怪的科學理論。但有些假想我覺得蠻有趣的,如結局中人類小孩從原本的宇宙跳入另一個宇宙空間,而在那個宇宙空間里,自己原本的宇宙卻變成了一條毛毛蟲(人類小孩還被那個宇宙的「人」稱為蟲精......),這個假想與平行宇宙又有一點區別,有那麼點南柯一夢的味道,不知大家有沒有看過MIB第二集,記得那個美妙的置物櫃結尾嗎?就是像那樣的感覺。

時間尚多,再扯點閒話。《14歲》一路看下來,會發覺作者真的很喜歡血。一開始以為是不慎畫到,但後來發現根本是作者的癖好,每幾頁就來個流血的鏡頭,有時候小傷口也給你特效噴血處理。雖然說流血有增強恐懼的效果,沒什麼不好。而且說起來,作者儲藏的血漿(墨水)就是量大,就是要四處亂灑,我們一般讀者實在管不著,也無法可管。

還有稍微挑剔一下,這部漫畫裡不僅翻譯時常出錯,排版錯誤的情形也是一再出現。出版社這種草率的態度真的令人不敢恭維,難怪沒辦法支撐到現在(大漢出版社......有人聽過嗎......)。

最後做個結語,對於這部《14歲》,老實說我覺得沒有想像中好看,整體的水準以現在的標準來看只能算普通。裡面的確蘊藏很多天馬行空般地奇幻想像,只是邏輯和根據上的漏洞實在太多,個人認為還配不上經典這兩個字。不過依舊推薦給喜歡驚悚恐怖類型漫畫的朋友,畢竟楳圖一雄之所以會被尊稱為恐怖驚嚇大師,絕對有它的道理在,可不是平白而來的,讀過便知。

No response to “十四歲,卜卜脆——《14歲》觀後”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