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會通與轉化--基督教與新儒家的對話
作者:蔡仁厚、周聯華、梁燕城三人合著
出版社:宇宙光
推薦理由:
首先,這本書起始於中國傳統儒家思維與基督教教義間的一些互相不了解,因而才產生了這次的對話。所以這本書與一般介紹基督教的書比較不一樣的是,它的話題中心始終不離儒家思維,跟我們之間的隔額很小 ﹔再來,這本書雖然是分開收集作者三人的文章,但由於作者三人交流意味濃厚,採辯論的方式進行,文章的話題幾乎都建築在另外一人的文章之上,讓這本書有點類似Q&A式的問答集,整體結構很明白,讀者可以很輕易地抓到問題核心和作者想表達的答案 ﹔最後,這個比較偏個人經驗,雖然我看過的宗教類書籍不多,但這本算是我看過最有趣,也最沒有壓力的一本宗教書籍。推薦給第一次想涉獵這類書籍的朋友,可以先看看這本《會通與轉化》。
心得感想:
在還沒看過這本書之前,我曾經一度懷疑過,宗教學在歐洲研究幾百年,"浪費"那麼多歷史上的優秀人才去苦命鑽研,到底研究出什麼鬼玩意?而看了這本書之後,我算是得到了大概的答案。因為基督教曾更改過些許的教義,且分支眾多,因此要研究基督教,必須熟悉發展過程中的歷史與文化。另外,基督教雖為一神宗教,但也不是凡事都可以用"神愛世人"、"神無所不在"之類的空泛話語就能解決問題,所以他們在研究歷史與文化之餘,剩下的時間,都在不斷地作哲學式的思考、不斷地作正反辯論和不斷地開基督教義辯論大會。
而這些行為的最初目的,就是為了使基督教更為完善,更加地無懈可擊。所以這也間接解答了,為何現在最流行的議題:科學與宗教間的矛盾關係,雖然科學的立論教為完整,但總是無法在鬥嘴之爭上取得較高的優勢。這是因為,每個基督教學者都是哲學家,也都有受過蘇格拉底式專業的辯論訓練,所以即使你有再多的鐵証,也會被詭辯搞到自己都弄不清楚、模模糊糊,更別提想討什麼便宜了。
再來比較引人感觸的是,這本書最後,作者之一的梁燕城寫到,希望這次的交流可以引起國內宗教人士和傳統人士的注意,間而引發風潮,也希望在十幾二十年後,當基督教已經在中國生根發芽之際,大家能記得他們為基督教和中國傳統文化間的議題,所作過的努力。
令人唏噓的是,這本書完成在民國七十幾年,距今也十幾二十年了,但現在基督教的情形如何呢?中國為封閉環境,迴避不談,單就台灣來說,其實基督教並沒有得到比較好的發展,與十幾年前我想是差異不大。這可能很令國外人士驚訝,一個全球幾乎無往不力的宗教,竟然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吃鱉,這是何故啊?
這個問題牽涉極廣,以我的能力難以回答萬一,但我在此要講一個親身體驗的事件。幾個月前,我剛走出校門口,突然有人發一本宣傳物給我,那是本看起來頗為精美的小冊子,我翻開來看,發現原來是講述聖經故事的,而在仔細翻閱之下,心有點沉下來,因為裡面講的大部分是什麼神愛世人,地獄很可怕,要信上帝才免下地獄,才可得到永生之類的。而很巧的是,在幾天後,我又再同一個時間同一個地點收到宣傳物,這次是張沒有標示內容的CD,我回宿舍後無聊放進去聽,原來是法輪功的。它先放了一段優美的音樂,然後開始節目,節目由主持人講述,還請到三個都有教授名號的來賓。請每個來賓講述個人經驗,像是法輪功讓他們心靈平靜,身心強健,家庭美滿之類的。
對照這兩者,我不知道別人的感覺是怎樣,但我以為,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基督教與法輪功,在台灣為何是一衰一盛的現況。台灣人很強硬,個性倔得很,可以用騙的用拐的,但別想用恐嚇的。尤其是一個外來宗教的恐嚇,有何力量可言,普通民眾一定會不以為然地說:『你講不信上帝就會受審判下地獄,林老師勒,我就不信這阿都仔的神會比我們的媽祖還是關帝爺卡利害!』
基督教可以很細膩,也可以很老粗﹔可以很有氣質和內涵,也可以隨地耍狠給人看。要走哪個路線,就看台灣基督教中心信徒的智慧了。
延伸閱讀:
書名:當科學遇到宗教
作者: 伊安.巴伯/著
譯者: 章明儀
出版社:商周出版
博客來介紹: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176424
基督教學者目前的研究重心,就是如何在科學和基督教義間取得一個平衡點,這本書可以讓我們了解目前科學和基督教間的"交流情形"。
書名:聖經批判--耶穌新畫像
作者:陳鼓應
個人覺得非常好看的一本批判專書,很嚴謹地引用聖經條文來作批判動作,讓人由衷信任書中的論述。雖然嫌偏激了一點,但至少這些批判都是其來有自的。
No response to “會通與轉化”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