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哈美國(Hip Hop America)

image

書名:嘻哈美國(Hip Hop America)

作者: 尼爾遜.喬治(Nelosn George)

譯者: 何穎怡

出版社:商周出版

博客來介紹(*編輯推薦*):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188071

推薦原因:

這本書的內容簡而言之,就是嘻哈的發展歷史,從嘻哈文化的各種面象做巨細靡遺的延伸探討。很多我們以往的疑問,如嘻哈與毒品的關係、東西岸火拼的淵源、黑街饒舌的竄起等等,在這本書中都有詳細的解答。

另外翻譯的部份也很精采,不僅文辭達意通暢,大部分國內讀者不熟悉的專有名詞更是都標上了註解,可見其用心。

其實也不用我多講,因為博客來已經有很不錯的推薦文了,我也完全同意該篇文章的說法。至於說我推薦這本書到什麼程度,這麼說好吧,我從國中以後就很少買書了,但昨天訂了上大學以來第一本不是漫畫的課外書,而且是第一次上博客來訂書,訂的就是這本嘻哈美國。

現在庫存只剩三本....欲購從速....:)

 

心得感想:

之前我對嘻哈文化並不怎麼了解,聽的也只是那些最最熱門的饒舌曲子,談不上多少認識。而看了這本書之後,其實,對嘻哈的感覺還是差不多,這是因為這本書大都在記載歷史性事件與文化,所以雖然其中介紹了不少作者以為不錯的饒舌歌曲,但大都以舊派(Old School)饒舌居多,而這對我這種聽音樂沒幾年的人來說,並不是那麼容易接受。

不過這並不是說這本書沒什麼意義,只是在談一些老古板的東西。裡面所記載的嘻哈"常識"對現今來說還是有其受用之處。

以MC Hotdog為例,他可說是目前國內數一數二的饒舌歌手,但不少人批評其歌曲的伴奏大都抄襲自國外作品,我想這種指控是成立的,但因為這樣而不削MC Hotdog,就是不懂饒舌的愚昧想法。因為從八零年代以降,美國的饒舌歌手的創作,很大部分採樣自過去的經典歌曲,不管是舊派饒舌、爵士或節奏藍調,通通納入背景採樣的捕捉範圍內。此舉當然引發一些爭議,但不可諱言,這種創作方式在現今來看,已是相當普遍的作法。所以MC Hotdog並不需要背負這類沉重的抄襲原罪。不過就另一點來說,無知這個形容詞很可能反過來引用在他身上,這是因為他一直以來宣稱自己藝名中的MC,就是麥克風控制者(Microphone Controller)的意思。但本書翻譯所查到的原始解釋,卻是秀場大師(Master of Ceremony)之意。雖然說嘻哈文化瞬息萬變,或許MC Hotdog的說法是之後的另一個解釋。但我想比較有可能的是,MC一詞是老派饒舌歌手的自稱,所以MC Hotdog也想以此作為自己的藝名,但不知其原始含意,又受到一句老派嘻哈的箴言影響:「你給MC一支麥克風,他就絕不放手,直到震撼全場觀眾為止。」所以才做其解釋。

另外書中提及,作為一種誕生於貧民窟街頭的產物,饒舌歌曲的內容其實大都有鄙視女性之嫌,而女性在饒舌界的發展也一直受到輕忽與打壓。此一講述讓人為之釋然,無怪乎「嘻哈教母」遲至男女平權呼喊得震天動地的90年代後期才得以發跡。與事實可說是相當吻合。

書中尚有提到職業籃球場的嘻哈文化,早年美國分為兩大聯盟:NBA與ABA,前者保守後者開放,不論在球風和穿著打扮上,都有明顯的差別。後來NBA把ABA合併進來,作風也隨著充滿街頭感、走花俏球風的原ABA球星的入盟,而略有改變。不過近來NBA官方又固態復燃,公佈了全新的衣著規定,企圖阻擋以Allen Iverson為首的嘻哈打扮風潮。我個人以為這樣的規定近乎愚蠢,但最令人感到遺憾的是,過去以惡漢著稱的前NBA球星巴克利,竟也力挺此一規定,還說出了一些球員會影響年輕孩童之類的蠢話。有時候,當一個人從壞孩子轉變成制度捍衛者,代表著一定程度的成長;但有時候,這只代表他膽怯了、屈服了,成了懦夫一個。

而所謂的嘻哈精神,在這本嘻哈美國中當然也有詳細的解釋,但在台灣自詡為嘻哈代言人的藝人,卻有不少都只是裝裝樣子、趕搭這陣嘻哈風潮的順風車的現實傢伙。像是今天蘋果日報有一篇娛樂報導,上面說麻吉昨天在台北街頭演唱「報應」這首歌時,刻意省略掉對立委點名的部份,使得整首歌非常保守。而在演出之後,還宣稱自己是很和平(Peace)的嘻哈團體。很難想像他們之前還與立委們對尬,原本我還因為他們敢於寫這類的歌而有點另眼相看,沒想到過了幾個禮拜,就又重回他們本來那溫吞討好的阿Q形象。令人唏噓,我以為此舉或許會讓他們可以多點銷售少些是非,但反過來說,更加助長了那早已是不爭事實的ABC騙錢論的氣焰。做人不應該這樣,嘻哈團體也不應該是這樣。

不過或許我對原本就走軟調歡樂路線的麻吉過度苛求了,但這麼怕事哪還有嘻哈精神,嘻哈精神在這本嘻哈美國中已經談到很多層面,而我想嘻哈精神其實可以簡而言之用一個台灣很流行的字來形容--那就是屌。至於怎樣才算屌,我來打個比方,之前伍佰曾主辦一個名為台客大團結的大型演唱會,號招了不少具有台味的藝人參予演出,MC Hotdog當然也有出場,而且還很應景的和張震嶽合唱了一首「我愛台妹」。但如果他真的夠屌的話,其實可以演唱TTM這個地下饒舌團的名作「死台客」,這樣保證全場聽眾嚇呆,而伍佰也一定愣在那邊暗罵三字經,我想這樣就屌得很經典了。不過後續的問題可能會麻煩了點....(笑)

書中也說到一些所謂的「黑人剝削電影」,現今當然仍是存在,但鎖定的觀眾已不再那麼單方面,因為現在已經可以說個偶像不分膚色的時代。2003年全球最受歡迎的流行歌手是賈斯汀,2004年馬上換成了亞瑟小子。而一向慢半拍但還稱得上反應現實的好萊烏電影,當然也會為了票房而做一些嘗試與改變。2002年讓很多人眼睛為之一亮的「限制級戰警」,第一集的男主角為酷勁十足的馮迪索,第二集卻破天荒找了一個略顯壯碩的黑人男歌手Ice Cube來主演。雖然最終票房不如預期,但製作公司敢作如此安排,可見在他們心目中,黑人演員應該還是有其票房吸引力。

「黑道當家」是十年前一部頗受好評的黑色喜劇電影,十年後,續集「黑道比酷」誕生,跟前集相比卻是完全不同的調調。黑道當家講述電影,劇中沒出現半個黑人角色;黑道比酷這次觸及音樂界,不僅大開前集玩笑,劇中半數以上的主要角色也都是黑人演員,以趣味戲謔的方式來表達現今音樂界黑人當道的情況。當然,最近這兩部電影還是存在一些刻板印象,但更多部份是客觀且正面的描述。我想,時代在變,紐澳良的貧困黑人的確處境堪慮,但各行各業事業有成的黑人,卻也幾乎與以往自以為優越的白人無異了。

最後,嘻哈音樂能延燒至今,與其無比的韌性和強大的包容力有其密不可分的關係。各種音樂類型,幾乎都難逃嘻哈音樂的魔掌,饞食併吞後變成一種新鮮的音樂類型。或許舊派嘻哈樂迷不能接受現在這些四不像歌曲,但我想不管外表的包裝再怎麼花花綠綠,嘻哈最根本的本質,依舊是還是嘻哈歌曲的永遠印記,不會改變。

No response to “嘻哈美國(Hip Hop America)” ;

張貼留言